早点吃饭或可降低肥胖遗传风险

早点吃饭或可降低肥胖遗传风险

hyde01 2025-08-07 装修禁忌 3 次浏览 0个评论

·早点吃饭对于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个性化体重管理策略。在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人群中,进餐中间时间点每推迟一小时,其身体质量指数(BMI)会增加超过2 kg/m²。

俗话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但吃饭的时间点究竟有多重要?近日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控制体重而言,“什么时候吃”可能和“吃什么”同样关键,尤其对于那些天生更容易发胖的人群来说。

该研究近日发表在《肥胖》(Obesity)杂志上,作者是来自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University of Murcia)和美国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等机构的研究团队。研究人员对超过1100名超重或肥胖成年人进行了分析,收集了他们的进餐时间、体重变化等数据,并为他们计算了肥胖相关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BMI)。研究首次发现进餐时间与个体的遗传背景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现代遗传学发现,成百上千个基因通过影响食欲和饱腹感、新陈代谢、脂肪存储等多种复杂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肥胖风险,好比设定了一个发胖的“出厂默认值”,但最终结果还受到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巨大影响。进餐时间作为一种调节生物钟的信号,一直被认为与新陈代谢和体重调节有关。此前,科学家们已经知道进餐时间和遗传因素各自都会影响肥胖风险,但两者如何相互作用尚不清楚。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参与西班牙“肥胖、营养遗传学、时间与地中海饮食”(ONTIME)研究的1195名成年人。研究者们首先计算了这些参与者一周中每天第一餐与最后一餐的加权平均时间,再取这两餐的中间时刻作为“进餐中点”,并以此作为吃饭早晚的指标。举例来说,若一个人平均每天早上8点吃早饭,晚上9点吃晚饭,那么“进餐中点”就是下午2:30。

研究人员使用“多基因风险评分”来评估参与者的个人遗传易感性。结果显示,在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人群中,进餐中间时间点每推迟一小时,其身体质量指数(BMI)会增加超过2 kg/m²。换言之,对于这部分人群,“吃得晚”是导致体重增加的显著风险因素。

然而,在遗传风险较低的人群中,进餐时间与BMI之间则没有发现这种显著的关联。这表明,早点吃饭对于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个性化体重管理策略。此外,研究还发现,较晚的进餐时间与减肥后的长期体重维持效果较差有关。进餐时间每推迟一小时,长期来看体重会增加2.2%。

该研究首次证明,进餐时间可以调节肥胖的遗传风险。对于那些携带较高肥胖遗传风险的人来说,仅仅改变吃饭的时间,养成早吃的习惯,就可能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对抗肥胖倾向的方法。

该研究的作者们也表示,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同时,研究依赖于参与者自我报告的进餐时间,可能存在回忆偏差。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样化的人群和更客观的测量方法来验证这些发现。

参考文献:

Joshi, Divya, and Marie Pigeyre. "Timing Matters: Early Eating Mitigate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for Obesity." Obesity (Silver Spring, Md.) 33.8 (2025): 1414.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早点吃饭或可降低肥胖遗传风险》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