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暑假时,王婧的老公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三四趟,接送孩子上兴趣班。从上午10点半结束的书法课,到下午5点半的羽毛球课,居家办公的间隙,他不是在送孩子的路上,就是在辅导功课的桌前。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要工作到深夜,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
实在顶不住了,王婧只好从老家请来了爷爷到上海帮忙。“现在轻松多了,”王婧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爷爷每天做三顿饭,还能照顾孩子,孩子的爸爸也能安心正常上班了。”
像王婧家庭这样的选择,并不少见。对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来说,“暑假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早已成为一段共同回忆。一项2021年的调查显示,在2053名小学生家长中,近半数家长会把孩子交给长辈或其他亲戚照顾,其次是给孩子报夏令营、游学等项目,上辅导班和兴趣班。

“老人不愿意带,孩子哭着不上托班”
不过,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有老人帮忙带小孩。
澎湃美数课在社交媒体上检索后发现,不少双职工家长在苦恼暑假带孩子的问题。孩子哭着不想上托班、婆婆因为天气太热罢工等情况并不少见,而如果想把孩子送去上兴趣班或者培训课,一个暑假花费的金额就可能上万元。
有人则在追忆自己的童年暑假——“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自己做饭自己玩,简直不要太爽”。
对不少80后、90后来说,暑假可能意味着爷爷奶奶家、电视遥控器、蚊帐里的午睡、和邻居小朋友在小区“混一下午”。没人安排课程,也没有培训表。可转眼间,这一代人已长大,成了要为10后孩子挑选托管班、掐点送兴趣班的家长。

潮新闻曾发起关于暑期开销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暑期花销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的家庭最多,占比35.3%。其中,兴趣班和旅游是半数家长暑假支出的大头。
像王婧一家,这个暑假的投入已经超过了一万元。“就算只有一个暑假,孩子在兴趣上的进步也可能是巨大的。”她说,他们曾考虑过一个为期6周、费用为2000元的全托班,但最后放弃了。“托管班都有一套自己的带娃方式,课程安排也不太适合我们,学科内容孩子在家也能学。”

价格划算的暑托班受追捧
相比兴趣班,全天制的暑期托管班或许是一个更方便的选择。
所谓暑期托管班,是在孩子放暑假时,由学校、社区或机构组织的白天托管服务。相比兴趣班,暑托班更契合双职工家长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民办机构开设的暑托班可供家长选择,一个月的费用通常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一项针对广州1377名中小学生家长的调研显示,有26.8%的家长没有为孩子报名暑托班或者兴趣班,是因为收费过高,又或是担心孩子在假期承受额外学习压力。

而一些政府参与的、价格相对便宜的暑托班成为“香饽饽”。这类暑托班通常由教育部门或共青团牵头,学校和社区提供场地与人员支持,利用暑期空置资源,部分地区还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运营。
以上海为例,上海从2014年起依托社区开办了暑托班,逐步覆盖全市。到2025年,由团市委、市教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已在上海市16个区及临港新片区设立778个办班点,每期为期三周,费用为600元/人。
课程安排上,暑托班提供作业辅导和特色兴趣课程,此外,一些暑托班还会与当地博物馆、大学等机构合作,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配套服务方面,托管班一般由学校食堂或第三方餐饮公司统一供餐,家长可自愿选择是否订餐。
不过,把孩子送进暑托班并非一劳永逸,接送孩子仍然是一个难点。
在上述调查中,48.4%的家长希望更多学校提供托管服务,方便就近参加。此外,还有超一半的家长建议合理安排课程人数,满足学生需求——部分暑托班的报名人数不足,无法开班。

尽管家长希望更多学校提供托管服务,但一些学校老师却不认同——有的认为暑托班“混龄”教育困难,有的认为占用寒暑假时间……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老师增加的工作量应该给予一定补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也强调,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并将志愿服务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我们也可以尊重教师的选择,有外聘的教师志愿者服务,还可以形成我们向第三方购买托管服务这么一个方式。”
受访者王婧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从上万元兴趣班到争抢暑托班,10后的暑假有啥不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