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委学习稳定币,透露什么信息?

上海国资委学习稳定币,透露什么信息?

hyde01 2025-07-14 装修常识 3 次浏览 0个评论

  作为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稳定币正掀起前所未有的讨论热潮。

  尤其是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期在论坛上“首提”稳定币之后,各大城市对稳定币的关注悄然升温。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个月以来,已有超5个城市的官方部门或机构提及稳定币。其中,上海、无锡、青岛(崂山区)、成都(锦江区)以研究学习为主,北京、深圳则发布关于稳定币的风险提示。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国际金融中心上海。

  7月10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开展学习。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称,要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探索,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等领域的运用。

  在外界看来,这释放出上海官方层面对稳定币的关注与研究信号,也引发有关上海试行稳定币相关业务的遐想。

  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

  聚集众多区块链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

  目前,中国内地现行法规对虚拟货币相关金融活动持明令禁止态度。不过随着美国及中国香港等逐步落地稳定币监管措施,业界也开始猜测稳定币在内地有所发展的可能性。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上海?

  这倒也不难理解。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曾多次承担国家金融科技试点任务。同时,上海聚集了国内众多区块链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比如全国首个区块链技术创新生态集聚空间“数链空间”,以及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在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香港区块链应用与投资研究院执行院长胡烜峰看来,“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有着众多的金融人才,一定要先行先试稳定币,迎头赶上国际金融的前线。”

  而在探讨上海落地稳定币的可能性时,业界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上海自贸区。

上海国资委学习稳定币,透露什么信息?图片来源:上海自贸区官微

  “可以考虑在上海自贸区与香港同步推动相关人民币稳定币的创新探索工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近期的署名文章《可探索“内外结合”发展人民币稳定币》中提到这一观点。

  他的理由是,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基本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同时,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正在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央行也宣布包括在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等八项措施。

  杨涛还指出,基于Web3.0世界打造的稳定币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离岸与在岸范畴,为了更好地实现战略统筹、主动监管、协同推进,应该考虑采取境内离岸与境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联动发展模式。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院长陈柏珲向城市进化论谈到,上海作为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拥有自贸区、金融开放压力测试区,以及一批具备区块链与数字支付能力的龙头企业,为人民币稳定币的试点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监管空间。

  此外,上海自贸区特有的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等制度优势,也有望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稳定币试点提供支撑。

  FT账户由上海自贸区于2014年首创,作为一个本外币一体化、账户内可自由兑换的银行账户体系,FT账户独立于传统账户体系,实行分账核算,是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金融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邹传伟认为,“上海试验稳定币离不开FT账户。‘FT账户+代币化’有望为自贸区试点人民币稳定币提供基础设施层面的支撑。”

  “上海完全可以与香港同步推动

  境内外两个版本的人民币稳定币”

  值得注意的是,在阐述境内离岸与境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联动的必要性时,杨涛在上述文章中提出了三个观点。

上海国资委学习稳定币,透露什么信息?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277152

  一是面对美元抵押型稳定币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监管的快速变化,我国亟需主动研究和监管稳定币,从金融安全和货币主权角度出发,系统考虑人民币稳定币的改革试点,而非仅依赖境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二是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有限,难以独立支撑人民币稳定币达到规模经济效应;

  三是稳定币监管面临身份认证、反洗钱等挑战,各国各地区都正寻求创新监管方法。

  胡烜峰亦表示:“这次的稳定币全球爆发,究其原因,是美元为后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时代做准备,将美元结算体系,进化为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化,这对各国的主权货币是‘降维打击’。”

  陈柏珲指出,稳定币的全球发展趋势,已经从支付工具走向金融基础设施。“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主导的美元稳定币已在跨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对人民币构成了结构性挑战。”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98%的稳定币都锚定美元,超过80%的稳定币交易发生在美国以外地区。

  在陈柏珲看来,“上海完全可以与香港同步推动境内外两个版本的人民币稳定币——例如,上海推动面向境内的境内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Y Coin, CNYC),香港则试点境外使用的境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H Coin, CNHC)。”

  尽管从金融战略角度考虑,上述观点肯定了上海作为内地代表城市试点稳定币的重要价值,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些学者却对此持谨慎态度。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表示:“稳定币无疑是一种金融工具创新,确有其优越之处。但就满足自贸区内实体企业的需求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支付工具,目前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上海自贸区的实体企业,其盈利主要来自商品或服务的提供,真正依靠支付工具来获利的非常少,目前支付工具也并不构成其业务发展的阻碍。”

  “从支付角度而言,稳定币在内地是否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我觉得是未必的。”赵庆明指出。

  建议在上海自贸区先行搭建

  “监管沙箱”与“电子围栏”

  而在诸多专家看来,上海如果要试行稳定币相关业务,制度先行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上海国资委学习稳定币,透露什么信息?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146990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分析指出,“现在没有相应的法规,即便是上海自贸区,恐怕试行的条件都不太成熟。”

  赵庆明也表示,内地试行稳定币相关活动,制度先行是不可或缺的前提。“至少在试点区域内允许稳定币的发行和交易。如果真的要发展稳定币相关业务的话,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胡烜峰坦言:“香港的各大券商,一直非常积极地布局Web3.0产业,全牌照运营虚拟资产,并积极跟香港证监会沟通各种方案,但内地政策不明确,很多经验可能并不适合分享。一旦双方具有沟通基础,交流稳定币的实践探索,交流实物资产通证化(RWA)的实践探索,这是积极有益的事情。”

  对于如何构建上海试点的制度体系,陈柏珲提出了“1+3+N”架构的建议——

  一套核心机制,即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与赎回机制,要做到1∶1足额备兑,并接受独立审计;三大监管支柱,包括资产托管机制、合规审查机制和技术风控体系;N个生态参与者,包括国有银行、支付机构、清算平台与投资基金等联合参与发行和流通。

  他还建议,在上海自贸区内部先行搭建“监管沙箱”与“电子围栏”,并在跨境支付、贸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特定场景中选择代表性企业开展试点验证。

  针对相关的制度建议,胡烜峰告诉城市进化论:“我们应该做好框架性的、更高维度的管理,比如实施金融沙盒,在划出一个标准之下,大胆去试,即便出了问题,也不会有什么系统性风险,反而找到了发展中的问题。”

  除上海外,眼下还有不少内地城市将目光投向稳定币:无锡提出“探索稳定币赋能外贸发展的实践路径”,成都锦江区希望“探索春熙路商圈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结合运用路径”,青岛崂山区工商联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稳定币相关培训。还有媒体报道,义乌商贸城、北等地个别外贸商户已开始使用稳定币……

  在这场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探索之路上,无论是探索应用还是风险防控,保持对新兴技术的敏锐感知,才有可能抢占先机,“一步步走出适合我们的Web3.0金融新时代”。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上海国资委学习稳定币,透露什么信息?》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