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围绕彷徨少年和受伤小鸟,讲述了是一个关于成长、爱和感恩的故事。7月5日-27日,这部音乐舞蹈剧场回归上海音乐厅,开启第三轮驻演,连演25场。
第三轮回归,演出设置了一个彩蛋:特邀唢呐演奏家登台,吹响唢呐经典《百鸟朝凤》,为音乐舞蹈剧场注入民乐生命力。

“这是一部用身体写诗的音乐舞蹈剧场。”导演、编舞刘晓邑说,观众被邀请进入一场自我投射的感官体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少年和属于自己的鸟儿。

舞台宛如一个由白色羽毛形成的鸟巢。舞美设计师张弛以“羽”为概念,打造出一个轻盈的“巢”状演绎空间,舞台、乐队、观众席融合。
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乐队。原创音乐由王宇波操刀,在他看来,《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成长史,“通过抓取平凡人成长的经历,通过小鸟这个意象,与观众寻觅共鸣。”
《百鸟朝凤》把音乐立方打造成一个隐秘轻柔的鸟窝。在互动环节,演员们会化身温柔鸟儿,飞向巢中的观众,围绕在他们身边轻轻舞动。

不少2刷、3刷老观众再次回到剧场。一位3刷观众称:“每一次看百鸟都有新的感受,一回到鸟巢就意味着梦开始了。”
“《百鸟朝凤》不断给你惊喜。观众离演员极近,能看到演员眼神的能量不断外溢,很多点让人浑身一颤。”观众陈浩霖说。

线下活动中,《百鸟朝凤》会与上海野鸟会合作,展示上海30羽不同候鸟的知识卡片,现场还能听到实地采集的10余种鸟类鸣叫声。
《百鸟朝凤》会邀请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唐思贤做客,科普鸟类迁徙和上海鸟类现状。
《百鸟朝凤》还发起线上征集“长大以后,让你觉得很WOW的瞬间”,紧扣剧中少年与鸟的成长蜕变,邀请公众分享生命中的闪光时刻与成长感悟。剧场准备了展示区,可以观看投稿的“WOW”瞬间。

今年,95岁上海音乐厅打开建筑边界,同步开启三大驻场项目,探索文旅融合新范式。
7月18日至8月31日,沉浸声VR沉浸体验作品“寻找秘谱:穿越上海 1930”将与观众见面,让音乐厅建筑的前世今生,成为可触摸的记忆。
7月17日-31日,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将迎来第六轮演出,前五轮累计125场演出,印证其文旅价值。
“三驻场”均设有文创销售,并和友邻商户联动优惠消费,通过驻场流量激活文旅生态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吹响唢呐经典,还举办鸟类科普讲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