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大常务副校长印杰:“人才供需适配”迫切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上科大常务副校长印杰:“人才供需适配”迫切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hyde01 2025-05-27 装修趣闻 2 次浏览 0个评论
上科大常务副校长印杰:“人才供需适配”迫切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蒋立冬 AI 图

今天,人才已然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迅猛发展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深刻变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对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结构与数量均提出了全新且更高的要求。

但现实并不容乐观,造成人才供需错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使其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在2025年5月20日出版的《上海教育》杂志中,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印杰撰写署名文章《“人才供需适配”迫切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析“人才供需适配”迫切需求背后的本质所在。以下为原文:

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的升级转型,需要人力资源的及时支撑。同时,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60%,新增劳动力主要为大学毕业生的现实,高等教育应如何在规模、层次、学科专业、学生能力等方面及时并前瞻性地“适配”社会需求和学生终身发展是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

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一是社会和产业变化太快,几年就经历一轮大改变,相比较之下,高校培养学生的周期较长,这就需要高校能前瞻性地预判到未来社会的需要。二是传统高校的办学基础在于学科专业,以此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现实中,产业与学科专业并非一一对应,而是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产业的发展使理想中的“专业对口”变得越来越难。三是社会发展越快,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越是下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如价值取向、自我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等)的重要性越发凸现。四是由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适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大学期间的学历教育仅仅是基础,故而“适配”也就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其涉及到多个主体(高校、学生、社会及用人主体),漫长过程(大学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及继续教育、职业发展)以及背后的机制因素。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体系,迫切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大量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和用人主体的数据,发现并影响“适配”的主要机制和要素,从而为高校及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学生培养模式和手段,为学生合理选择自身发展路径,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用人主体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此外,发现“适配”机制还需要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目前,毕业生一次就业和个人职业发展数据、用人单位数据、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数据掌握在不同政府部门、高校和用人单位手中,要合理、快速调取和整合这些数据。同时,大量数据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判断不能靠传统人力方法发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这方面大显身手,在此基础上再依据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原理和规律,真正做到“透过数据找到适配机制”。

总之,开展“适配”机制的相关研究对于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对于国家创新转型意义重大。我也相信研究团队能协同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和用人主体取得突出的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上科大常务副校长印杰:“人才供需适配”迫切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